移动法宝 法宝首页 英华官网
  • 帮助中心
  • 更新优化
  • 咨询购买
  • 法律法规
  • 司法案例
  • 法学期刊
  • 律所实务
  • 专题参考
  • English
  • 检察文书
  • 行政处罚
  • 法宝专题
    • 党内法规
    • 纪检监察
    • 民法典
    • 劳动法宝
    • 刑事法宝
    • IP法宝
    • 银行专题
    • 营商环境
    • 疫情防控
  • 类案检索
  • 法宝书城
  • 法宝视频
  • 法宝学堂
  • 法律科技
  • 解决方案
    • 全部
    • 企业法治
    • 智慧立法
    • 智慧执法
    • 智慧法院
    • 智慧检务
  • 更多
    • 法宝透镜
    • 智能问答
    • 法考系统
    • 天眼查
    • 北大法律信息网
    • 北大法律英文网
    • 台湾地区法源法律网
    • 法律思维导图
    • 法宝周视点

北大法宝

登录 注册

法宝视频

  • 全部课程
    • 民商事
    • 刑法与犯罪
    • 宪法与行政法
    • 经济法与社会法
    • 程序与诉讼法
    • 诉讼与辩护
    • 理论与素养
    • 其他
    建筑工程 民事研究 劳动用工 婚姻家庭 侵权损害 国际贸易 商标专利知产 物权房产
    刑法理论 刑事 商事犯罪 证据取证
    行政法 宪政立法 土地改革 立法研究
    能源与环境 市场规制法 电子商务 企业合规 资本合作 境内外投融资 财税风险 国有企业 金融证券 公司股权 境外经营风险
    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公益诉讼
    律师律所 实务技能
    北大研讨 通用技能 素养提升 危机公关 法务进阶 法治理论 法律研习 市场拓展
    涉外国际 数据治理 党建 其他
  • 公开课
标 题
  • 标 题
  • 主 讲 人
  • 关 键 词
注:请输入少于40个字符的关键词进行检索!
搜索
首页 > 法宝视频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分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分

    如何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是理论界与实务界颇为关注的疑难问题。现有理论对欺骗事实、欺骗程度以及财产损失等要素进行限缩解释。难以实现刑民之间的合理界分。根据我国司法解释与相关指导性案例,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分标准应当回归“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而这一主观目的需要进一步客观化为“被害人陷入失去民事救济可能性的高度风险”。以“民事救济可能性”为切入点,对欺骗内容等要素进行新的阐释。为处理刑民界分的案件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民事欺诈,刑事诈骗

    作者:陈少青 / 课时:4 / 时长:175min / 发布时间:2022-08-04

    • 尊敬的用户,您好:请登录后播放视频;
    • 如果您还不是北大法宝用户,请注册申请免费试用或致电400-810-8266成为法宝用户。谢谢!
关于法宝
  • 特色功能
  • 购买指南
  • 法宝视点
  • 关于英华
  • 合作伙伴
  • 法宝资讯
  • 法律声明
  •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 400-810-8266
  • info@chinalawinfo.com
法宝客服

法宝客服

关注我们
  • 法宝微信
  • 法宝微博
  • 法宝小程序

版权所有: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 京ICP证010230-17 友情链接: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

  • 立即续费
  • 咨询购买
  • 返回V5
  • 法宝订阅

    法宝订阅

    法宝订阅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下载北大法宝APP

    微信扫码阅读

  • 意见反馈
  • 顶部